
為落實《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國數資源〔2024〕119號)工作部署,國家數據局組織開展企業、行業、城市三類可信數據空間試點工作,首批遴選了63個試點項目,圍繞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數據要素價值共創、數據制度機制創新等方面,探索數據資源規模化流通利用新模式新路徑,支撐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我局將分批次持續開展試點經驗分享。
北京新材道數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新材道”)承擔國家數據局新材料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推動在新材料行業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多方共贏的數據流通利用機制,培育高價值數據創新應用場景,服務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北京新材道構建的InterMat可信數據空間聚焦新材料研發、生產、制造、應用全鏈條,通過構建統一標準與安全流通機制,推動材料成分、工藝參數、性能數據等多源數據的合規共享與協同應用,有效支撐協同研發、質量管控、供應鏈優化等重點場景,促進新材料產業從傳統研發模式向數據驅動型創新轉型。
一、構建協同研發體系,破解行業數據壁壘
針對新材料行業研發周期長、試錯成本高、產業鏈數據割裂等問題,InterMat可信數據空間建立統一數據標準與安全流通機制,打通研發仿真、工藝參數、測試驗證等關鍵數據鏈。目前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體系數據,涵蓋6000余種產品標準、超23萬種材料牌號,建成分布式材料數據網絡。通過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保障數據安全,現有50余家產業鏈企業數據上鏈,促進1.5萬用戶參與數據協作,安全共享數據超3000萬條。
二、深化數據融合應用,釋放材料數據價值
聚焦新材料行業共性需求,InterMat可信數據空間重點打造協同研發、質量分級、供應鏈優化三大應用場景。
在協同研發方面,數據空間通過打通“研發-生產-制造-應用”全鏈條數據,顯著提升聯合研發效率,支撐攻關石化氫能儲運核心材料,將最優成分體系鎖定周期從傳統的2年縮短至4個月,6個月內完成可焊接高強度抗氫鋼開發,較原周期提前一年,研發效率整體提升一倍以上。
在質量管控方面,數據空間通過匯聚產業鏈中的產線工藝數據、質量檢測數據、終端應用反饋及市場表現數據,構建了新材料行業產品質量分級評估模型,實現了對產品性能、一致性及可靠性的多維度精準評價,助力建立優質優價市場機制,引導產業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
在賦能產業鏈協同方面,針對特種材料80%以上牌號缺乏市場價格的痛點,基于材料成分、工藝流程、大宗商品等數據,構建成本估算模型。該模型實現新材料成本估算誤差不超過5%,填補了無市場價格牌號的價格評估空白,選材效率提升約7倍,為企業累計節約成本超億元,為工程造價精準控制提供可靠依據。
三、推動AI技術應用,賦能產業智能轉型
針對傳統選材模式依賴專家經驗與紙質手冊,選材周期長、效率低,且難以精準平衡性能與成本最優配比的痛點,InterMat可信數據空間基于其融合的材料性能、成本參數與供應鏈信息等數據資源,推動工業大模型訓練與應用,開發智能選材AI應用,將選材周期從周級縮短至天級,實現性能-成本綜合最優解的快速匹配,并根據各參與方數據貢獻度建立合理分潤機制。
四、培育新材料數據產業創新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
為了進一步繁榮產業創新生態,InterMat可信數據空間基于共建共治共享原則,按照《可信數據空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規范,在數據空間內明確數據授權、使用、收益分配等規則,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流通過程可存證、可追溯、可審計,保障各方權益,激發共享意愿。同時建立標準化接入流程和配套工具,降低企業參與門檻,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目前已匯聚和孵化超過1600個應用,覆蓋智能選材、模擬仿真、材料圖譜識別等多個應用場景,形成了活躍的開發者社區和創新工場,持續豐富數據產品與服務供給。
結語:從資源匯聚到價值共創,開啟產業發展新篇章
通過構建新材料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材料數據逐步實現了規范流通與價值釋放,形成了覆蓋研發、生產、應用全鏈條的數據協同體系,加速AI技術應用,在提升研發效率、優化質量管理、促進產業協同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為新材料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路徑。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