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6月28-29日,“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于勇出席論壇,并在“深度全球化:更開放、更包容、更共贏”環節發表演講。于勇認為,“美國等西方工業國家在金融和市場手段上確實領先于中國。但是,在企業自身競爭力方面、投入方面、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是遠遠不如中國制造業企業的,這也是中國制造業企業體現出極強競爭力的一個根本原因?!?/span>
全文如下:
世界鋼鐵協會第41、42任主席 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院長于勇 鳳凰網財經訊 6月28-29日,“2025中國企業出海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由鳳凰網主辦,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贊助合作,中國企業出海全球化理事會聯合主辦,以“為開放的世界”為主題,旨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之際,為中國企業搭建思想碰撞、資源對接、規則對話的高端平臺,系統性破解出海難題,共探生態共贏轉型路徑。 世界鋼鐵協會第41、42任主席、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院長于勇出席論壇,并在“深度全球化:更開放、更包容、更共贏”環節發表演講。他結合自己擔任世界鋼鐵協會主席的經歷,講述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工業制造國家和中國的最大區別。” 于勇認為,“美國等西方工業國家在金融和市場手段上確實領先于中國。但是,在企業自身競爭力方面、投入方面、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是遠遠不如中國制造業企業的,這也是中國制造業企業體現出極強競爭力的一個根本原因?!?/span> 于勇還分享了自己關于中國企業出海的五點思考。 第一、當前,全球供應鏈正在重構,很多國家基于安全考慮,更多追求供應鏈本土化、區域化。供應鏈重構確實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和機會。 第二、中國企業出海恰逢其時。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培育了競爭力極強的產業體系,制造業在全球200多個供應門類中位居第一,已經是全球供應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企業出海是全球供應鏈的再優化、再分配和再布局。 第三、當下中國企業出海和幾十年不可同日而語。改革開放初期,出海更多的是產品,而且是勞動密集型的低成本產品;現在出海的不僅是產品,還有技術、服務等,不再是低成本的代名詞,而是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好、更綠色、更多承載中國制造業內涵的高質量出海。 第四、中國企業已經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中國制造業在世界供應鏈中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對中國企業而言,出海已經不僅是市場的拓展和產品的銷售,更是參與重構全球產業新秩序、適應多元維度規則體系的系統工程。單一維度的走出去已經難以為繼,要求企業具有更多前瞻性和全球合規框架,靈活深耕策略,開放包容的伙伴體系構建能力,以及ESG等全球關切、深度融入商業邏輯的遠見。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