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棒線廠傳來喜訊,該廠通過對修磨操作室實施智能化升級,實現“一人兩機”修磨模式,大幅提高生產效率,11月份,修磨產量突破歷史峰值。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這個“牛鼻子”。近年來,沙鋼積極擁抱數字時代,搶抓人工智能新風口,一場“智變”正在悄然上演……
“經驗判斷”變“智能分析” 夜幕下的沙鋼煉鐵廠燈火通明,伴隨著熊熊燃燒的爐火,沙鋼高爐爐缸多維侵蝕監測智能分析系統也悄然啟動了它的使命。 “這套系統真是太強大了!”爐座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說,“以前只能靠經驗判斷,現在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爐缸內部的實時數據,準確掌握爐缸的工作狀態。” 高爐爐缸多維侵蝕監測智能分析系統通過智能化檢測、分析、模擬、成像等手段,將原本爐內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概念變得更加透明化、可視化,為高爐的安全生產、指標提升和長壽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神秘“黑箱”變透明“白箱” 算法賦能、數據說話。沙鋼自主研發的綜合配煤比精度分析與配煤質量精度分析兩大核心算法如同系統的“智慧大腦”,讓配煤工藝實現了可追溯、可分析、可對比、可改進的全面升級,推動了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規范化、透明化進程。 “配煤精度實時在線,一目了然!”沙鋼高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系統的成功運行,將以往對配煤精度無法知曉的“黑箱”狀態,轉變為實時展示的“白箱”狀態,有效促進了配煤質量的穩定。
“分散作業”變“集中管控” 在寬厚板二車間爐軋集中控制中心,整齊排列的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各個生產環節的清晰圖像和精準數據;操作工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手指在鍵盤和控制器上靈活跳躍,雖各司其職,卻默契無間…… “我們將分散的操作室合并為一個集控中心,實現了對加熱爐、軋機、熱矯等區域的全面監控和集中操作。”車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爐軋集控項目,實現了加熱爐爐前、熱矯直機、噴印機等各生產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為生產高質量寬厚板產品提供了更為高效、智能、穩定的基礎保障。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