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是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構建科技與經濟良性互動關系,實現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現實基礎;是推動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也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百年未遇大疫情雙重沖擊的必然要求。
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勢在必行。理論上,創新鏈是依托知識創新活動,以技術供給為核心,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鏈式創新過程集合,反映了各創新主體在整個過程中的銜接、合作和價值傳遞關系。產業鏈則是指從原材料一直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各生產部門的完整鏈條,是一系列創新成果的物質呈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對接包括創新主體與生產主體的對接,創新成果與產品生產的對接,創新過程與產業發展的對接等。創新鏈和產業鏈互為支撐,科技創新是先導,產業升級安全是目標。強大的創新鏈有助于提升產業鏈附加值,增強產業鏈競爭力,降低因疫情等因素沖擊導致的產業鏈外遷風險;穩健的產業鏈有助于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推動產業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迭代升級。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有利于做強做大實體經濟,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從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我國創新發展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應該看到,我國科技人才和論文數量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產業發展水平仍處于中低端。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上存在不少堵點、痛點與卡點,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重大風險。部分地區和產業存在“創新孤島”現象、創新與產業“兩張皮”、中介服務不發達、全球主導權與話語權偏弱等問題。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不順直接導致國民經濟循環不暢,無法適應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提升創新鏈支持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的能力。“十四五”時期,進一步發揮我國產業鏈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必須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提升創新供給質量,助力產業鏈鍛長板補短板,確保產業鏈的完整性安全性。
一方面,做強創新鏈鑄牢產業鏈長板。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創新綜合實力,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鏈中鍛長板。保持和發展好完整產業體系,打造新興產業鏈,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提高發展效率和效益,增強產業鏈競爭力。
另一方面,做強創新鏈補齊產業鏈短板。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在尊重科學規律、經濟規律與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從源頭上掌控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打破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堵點、難點,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基礎、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工程化攻關。在重點領域繼續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強化共性技術供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
發揮企業在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中的主體作用。企業是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微觀主體,企業創新應聚焦于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及關鍵產品。企業創新力與競爭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成效。我國企業數量眾多,但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應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集群。
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的主體作用,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領軍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牽頭組建重大創新聯合體,瞄準前沿技術與大學科研機構建立產業聯盟、研發中心、聯合技術中心等,打造統一 開放、競爭有序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協力解決共性技術問題,加快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形成聯動效應,催生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促進大中小企業上中下游協作,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讓“頂天立地”的領軍企業與“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同臺競技,在產業鏈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隱形冠軍”,為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營造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良好生態。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離不開有為政府的支持。一是增強頂層設計與統籌謀劃能力,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整合資源,優化經濟科技政策、搭建對接平臺等舉措,形成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的合力。在新發展格局下,各級政府應對轄區的產業發展、科技資源等進行合理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形成具有一定濃度和密度的資源要素集聚平臺,大力發展科技市場,培育科技中介主體,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更好服務于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二是優化營商環境。進入新發展階段,地區間經濟競爭已從土地成本、基礎設施等硬件比拼轉向軟性的營商環境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已成為吸引中高端產業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加快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型。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跨越“死亡峽谷”,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百年大變局中,為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提供“確定性”。三是強化金融支持。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始于創新,成于金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在創新鏈、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上,引入金融資源,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風險投資體系,降低綜合融資成本,以金融賦能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
強化人才對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支撐。人才是支撐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中的核心要素。企業家要成為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組織者、引領者,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鼓勵和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家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和變革性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家與科學家加強合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形成支撐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加強理、工、農、醫類人才培養,實施知識和技術更新工程,建設一批助力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在加大基礎研究力度的同時,鼓勵科研人員圍繞企業需求痛點、產業空白點進行研究,凝練科學問題,解決好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中的底層技術瓶頸難題,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建立柔性化人才管理制度,健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確立以質量、貢獻、績效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提高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激勵,落實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應用成果研發與轉化,為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注入持久活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