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以來,9個月時間過去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密集落地,2014版負面清單近日也如期出臺,更是明顯“瘦身”,其中的特別管理措施由原來的190條減少為139條,相比2013版負面清單大大縮短近三分之一。
除了新版負面清單,國務院日前也批準了自貿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31條措施,這些開放舉措為自貿區內的外商投資進一步松綁。
近日,施坦威鋼琴(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施坦威”)總經理位煒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新版負面清單采取了“能取消則取消,能放寬則放寬”的態度,在金融、教育、文化等有序開放領域,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放開領域,這些改變將會對外資企業在中國以至亞太區的業務發展、戰略計劃及布局產生實質的影響。
早在今年1月,自貿區推出“亞太運營商計劃”,作為自貿區總部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設在外高橋[-1.32% 資金 研報]的施坦威是首批獲得總部授權的20家亞太運營商企業之一,主要承擔包括把進口的施坦威產品銷往國內市場,以及把國內生產的施坦威產品轉往境外市場的貿易功能。
位煒介紹說,自貿區外資企業產品涉及大量和頻繁的進出口業務,以鋼琴貿易為例,由于國產鋼琴和進口鋼琴分屬于非保稅和保稅兩種狀態,無法拼到一起出口,“以前,要同時將國產和進口鋼琴放在同一個貨柜中轉運去中國香港,很難操作,不得不分成兩個貨柜,一個裝國產鋼琴,另一個裝進口鋼琴,而且必須湊滿才發。”位煒說,但在自貿區的新措施之后,這個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海關給出兩種方式操作,一是先將非保稅狀態的國產鋼琴進口到自貿區,變成保稅貨物,暫需交由第三方代理完成;另一種則是企業自己訂購貨柜,報關過程中允許將保稅和非保稅兩種不同狀態的鋼琴,備案到同一個貨柜中。”這極大地節約了企業成本,提高了貿易流通效率。
施坦威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斯威尼先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施坦威于去年被鮑爾森并購,收購之后,施坦威有了一個很好的財務基礎,得以全球發展,特別是中國,借助于自貿區推出的“亞太營運商計劃”,施坦威上海正準備升級成為施坦威的亞太區總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