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深化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實施《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以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產品為重點,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穩步有序擴大覆蓋產品范圍。
一、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的日趨健全,將為我國實現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戰略轉型提供基礎制度保障。該體系能夠引導各行業企業實施產品碳足跡核算實踐,有效促進碳足跡管理等環節的標準化進程,顯著提升全流程碳數據監測與質量管控水平,為構建企業碳排放和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奠定基礎。《實施方案》中提出“以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產品為重點,積極推進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制定”,凸顯了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對構建能耗雙控制度的積極應對和支撐作用。
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是促進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實施方案》在重點產品遴選機制設計中確立“穩步有序擴大覆蓋產品范圍,條件成熟的可直接制定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對實施基礎好的團體標準采信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遞進式建設路徑,滿足了當前重點領域碳足跡標準供給需求和促進綠色貿易的現實需要。
二、碳足跡核算標準建設應用成效初顯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出臺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2024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編制指南》,強化工作目標、規范制定范圍、明確工作程序、細化編制要求,為企業、機構開展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的研究制定提供統一規范的規則標準。為加快組織制定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積極打造多方參與的碳足跡工作格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于2025年1月、6月先后印發《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團體標準推薦清單(第一批)》《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團體標準推薦清單(第二批)》,發布鋼鐵、焦炭、水泥、乙烯、復合肥料、預拌混凝土、鋰離子電池、手機、基站設備等38項團體標準推薦清單,覆蓋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新能源汽車、輕工、電子等行業。
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建設為本地化碳足跡因子研究工作提供標準化數據支撐,顯著提高產品碳排放數據可信水平。我國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相關碳排放因子數據缺乏統一數據標準與共享機制,數據透明度和可信度普遍較低。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建設為開展工業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設工作提供了方法引領。
截至目前,相關高校院所及龍頭企業已建設工業領域及原材料、裝備制造、光伏等重點行業低碳公共服務平臺,利用數字技術加速碳足跡核算標準推廣應用。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牽頭建設的工業數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匯聚碳排放因子10000余條,圍繞電線電纜、電氣裝備、化工等領域接入設備3.47萬臺,為企業在線提供組織碳排放核算、產品碳足跡核算等服務11400余次。
三、加強產品碳足跡標準研究與應用,深度挖掘產業鏈節能降碳潛力,引導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一)科學有序擴展實施范疇。建議依據碳減排貢獻度、市場需求、產業鏈協同效應等核心要素,分批次、有重點地推進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建設。優先推進基礎能源、原材料及重點外貿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的研制工作,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逐步擴大標準覆蓋的產品品類范圍。
(二)持續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在核算通則國家標準框架下,加快研制兼具實踐指導性和行業適配性的核算規則實施細則。通過構建覆蓋全面、指標統一的標準體系,為工業領域碳足跡核算工作提供清晰可靠的技術遵循,為碳減排工作規范化、科學化開展提供基礎支撐。健全完善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架構,分行業、分領域編制標準建設圖譜,實施重點標準研制任務清單化管理,構建系統化、精準化的標準動態更新機制,有序引導標準體系的迭代更新與完善升級。
(三)協同推動標準市場化應用。支持各級標準化機構及相關單位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拓展標準信息發布平臺,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碳足跡核算標準文本資源。擴展產品碳足跡標準地區應用及認證,加強數字化碳管理地區平臺建設及地區碳排放因子庫建設,增強碳足跡核算能力,深度挖掘產業節能降碳潛力,科學引導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升級。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m.5568108.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